新闻中心 NEWS
您的位置在:首页 >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
惠州山区村民新房盖树脂瓦,供电扶贫装新路灯!

发布时间:2019年09月07日 10点18分29秒

       1月9日,对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邹光村的村民来说,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暮色中,130盏路灯一一亮起,照亮了长达4公里的村道,也就是从这一天起,邹光村的1000多名村民彻底告别了夜晚摸黑出行的日子。

 

  旧材料再利用省下20余万扶贫款

 

  邹光村位于柏塘镇东北面,属于革命老区,距离博罗县城约50公里,是典型的丘陵山区。

  “过去,整个村子只有几盏残旧路灯,一到晚上整条路都黑乎乎,我们出门都要自带手电筒,很不方便,也有些危险。”谈起过去夜间出行,邹光村村民李寿生仍心有余悸。

  在多次扶贫调研中,作为邹光村新一轮精准扶贫的对口单位,惠州、博罗市县两级供电部门,掌握了村民对于路灯照明的强烈需求。

 

  “我们从村民所盼所需出发,结合我们工作的特点,第一个扶贫着力点就是让邹光村的晚上亮起来。”惠州博罗供电局驻邹光村第一书记黄文斌告诉笔者。

 

  刚进入2017年新年,“装路灯”就成了扶贫的头等大事。

 

  7日,笔者在施工现场看到,路灯安装工作已经接近尾声,沿着村内主干道远远望去,数十名电力工人正在电线杆上紧锣密鼓地安装、调试,每隔约50米就安装一盏美观大方的LED路灯,覆盖了全村7个村小组,共计130盏。

 

  “原本计算总投入30多万元的路灯工程,我们的扶贫工作组动用的扶贫资金仅仅5万元,省下了不少钱,这里面可有大门道。”黄文斌透露,此次工程中新立电杆125条,铺设25平方米导线12000米,均利用的是符合安全规格的“存货”旧材料。

 

  值得一提的是,施工队也是来自供电部门的志愿者,8个施工队共动用了百来号工人,连续作业了7天,都是无偿的服务。

 

  “按市面价,5万元的资金只能买到80盏灯。我们觉得少了,最终联系到外地一家灯具厂,从厂家拿货,这才买到了130盏灯。”黄文斌说,人工费、材料费都省下了,只花了买路灯的钱。

 

  危房改造助安居授人以渔种山茶

 

  “今年可以过个亮堂年了!”

  17日傍晚饭后,邹光村的村民们在路灯照射下,纷纷走出家门散起了步,村里一位辈分较高的李伯还在村民广场作起打油诗:“邹光是个好地方,家家户户喜洋洋,供电工人来帮忙,灯火辉煌到天亮!”

 

  除了解决村民夜晚出行的难题,让低保户李树林夫妇和五保户李丙福独居老人更开心的是,他们在新年实现了“安居梦”。

 

  “在入户调查走访时,我们发现这两户人家的房子十分破旧,亟须改造。”黄文斌告诉笔者,2016年台风“海马”袭粤期间,供电扶贫小组就注意到了这两户人家的房子存在安全隐患,“当时我踏入李树林家时,发现地上摆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盆,一问才知道是用来接房顶漏水的,而李丙福老人家屋里也是被柴火熏黑了一大片,下雨天潮湿昏暗,让人看着心酸。”

 

  6日,在供电扶贫小组的帮助下,新居落成。新盖的房子面积40平方米,结构为砖墙天面钢构盖树脂瓦,一房一卫一厅带厨房,水电煤气齐全。

  时隔一周后的17日上午,看着博罗供电局的青年志愿者为自己的新家贴上了春联,李丙福笑得有些合不拢嘴。

 

  在“授人以鱼”之时,供电扶贫的志愿者们也不忘“授人以渔”。

 

  邹光村农田平整肥沃,水利设施较完善,也有山林地等,非常适合开展大面积种植和养殖。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特点,扶贫工作组鼓励贫困户通过“合作社公司农户”的方式确保种养技术、质量和销售渠道,带动农户开展了种养劳作,形成生态链,将原有上百年老野生山茶“双髻茶”进行了推广种殖。

 

  如今,越来越多的有劳动能力的农户,通过供电扶贫小组的技能培训和生产资料支持等方式,纷纷外出务工或参加本村集体经济项目,而针对村里的残障贫困户,扶贫小组也计划为其争取或创造其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,如理发、残疾车、开网店等,帮助其重拾生活的希望。

上一篇:平改坡树脂瓦改善城市环境,解决居民多项居住隐患!
下一篇:漂亮的树脂瓦,大大提升村房屋的外观及舒适度。